首页 > 酒店新闻 > 公司新闻

AG真人- 官网|临床医学专业基础知识: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10:03    次浏览

2016山东卫生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汇总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常考考点。中公卫生人才网帮助大家梳理临床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相关内容,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。一、病因1.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;2.日照不足;3.生长速度快,需要量增加;4.食物中维生素D补充不足;5.疾病因素:有胃肠病史;严重肝、肾损害病。二、发病机制发病机制: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时,肠道吸收钙磷减少,血钙和血磷水平降低。血钙降低刺激甲状旁腺分泌增多,从而加速旧骨溶解,释放骨钙入血,以维持血钙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。三、临床表现分为初期、激期、恢复期和后遗症期1.初期:出生后3个月起,主要表现为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,如易激惹、烦躁、睡眠不安、夜间啼哭。还有多汗,枕秃。2.激期: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发育迟缓。骨骼改变:3-6个月,颅骨软化;7-8个月,方颅,严重时呈鞍状或十字状颅形;胸廓:1岁小儿,串珠状肋,哈里森沟(横沟),重者鸡胸、漏斗胸;6个月以上可见手镯或脚镯,O形腿或X形腿。X线:骨骺端呈毛刷状,杯口状改变。3.恢复期: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接近消失,x线检查骨骼异常明显改善。4.后遗症期:多见于2岁以上,临床症状消失,检查正常。四、诊断血清25-(OH)D3(正常值10~60μg/L)和1,25-(OH)2D3(正常值0.03~0.06μg/L)水平在佝偻病初期就可明显下降,是最可靠的早期诊断标准。血生化与骨骼X线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。五、治疗1.一般治疗:加强护理、合理喂养、坚持户外活动、防治可导致维生素D缺乏的各种疾病。2.药物治疗:以口服维生素D为主,一般活动早期给予5000---10000u,活动期给予每日10000--20000u,恢复期改为预防量每日400---800u。六、预防孕妇多做户外运动,饮食中应含有丰富维生素D,新生儿出生2周后每日给予生理量维生素D(200~400u/日),生长发育高峰的婴幼儿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。更多临床医学专业基础知识,请关注中公卫生人才网临床医学复习资料!